1. yh0612cc银河





      1. 总第181期2010年09月01日
        ◆ 新闻
        >> 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郭恩哲...
        >> yh0612cc银河集团董事长李东军亲切...
        >> yh0612cc银河集团董事长李东军赴京...
        >> yh0612cc银河集团董事长李东军参加...
        >> 投资集团应邀出席2010...
        >> yh0612cc银河小贷与鸿拓经济咨询签...
        >> yh0612cc银河集团董事长李东军拜访...
        >> yh0612cc银河集团董事长李东军应邀...
        >> yh0612cc银河集团7月份经营再创佳...
        >> 锦程集团总裁王文赴台参加...
        >> 锦程物流网CEO季玉晶赴...
        >> 锦程集团设立嘉兴集团成员...
        >> 锦程集团设立巩义集团成员...
        >> 常熟市领导考察大连经典生...
        >> 大连经典生活顺利完成整体...
        >> 沈阳龙玺公司首次开展合理...
        >> 沈阳龙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
        ◆ 专题
        >> 通过标准化制度提升团队执...
        >> 锦程管理干部职业素质的十...
        ◆ 物流
        >> 物流企业海外市场推广之我...
        >> SEO为企业带来了什么?...
        ◆ 地产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吉祥故事,左岸新章——“...
        ◆ yh0612cc银河精英榜
        >> 坚定迈向成功之路——大连...
        通过标准化制度提升团队执行力——赵培勇总裁在yh0612cc银河地产集团2010年管理人员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针对此次新版《yh0612cc银河地产集团管理制度汇编》的研讨,我想从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是这套管理制度的优点,二是缺点,三是疑点,四是难点。
            首先,新版《yh0612cc银河地产集团管理制度汇编》的优点在于:
            一 、我们比较系统的对业务管理进行了制度性的总结,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制度可依,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得参照和指引。
            二、我们对以往工作中的经验和所犯错误的教训进行了有效的沉淀 ,同时也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到制度中,这使得我们能够形成积累,能够不断地走向更高的台阶。当然同时还有很多经验有赖于我们在以后的管理实践中去总结和优化,更多的沉淀到制度中去 。
            三、在制度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对标杆企业的制度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从而转化成我们自身的知识,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修订。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特点,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改进,最终形成一个适合我们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说 ,新版《yh0612cc银河地产集团管理制度汇编》吸收了标杆企业的优点同时又适合于我们企业自身的制度 。
            四 、起草制度中先后两次有效的征求了下属企业的意见 ,下属企业也从各方面有效的反馈了大量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所以说《yh0612cc银河地产集团管理制度汇编》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形成的,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沉淀。
            五、制度本身是一种开放型的制度,对很多管理行为进行了规范,而不是单纯的约束大家,是将优秀的经验形成规范为大家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借鉴 。
            以上是《yh0612cc银河地产集团管理制度汇编》的优点,但也给我们留下几个遗憾:
            一、制度修订的时间太仓促 ,因为相关业务管理人员出差等原因,使制度在总体的协调上有待改进。
            二、个别制度还有待完善,比如说我们的物业管理制度这一次只是系统讨论了开发和物业的借口部分,对于入伙后的物业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三、以往管理经验沉淀不够,很多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挖掘的不充分。
            四、制度的体现形式不同 ,使大家在理解上会有些麻烦。但是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我们经常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的制度也很乱,但是他们依然做得很好,这说明制度本身要体现企业管理的先进性,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制度的执行 ,真正的理解制度。
            我们在制度的编制过程中也有同事感到困惑,存在以下疑点:一、是不是压缩了下属企业的管理权限?二 、是不是管理的太细 ,是否有必要?三 、大家都存在这样的困惑 ,能不能将制度有效的执行 ,能不能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针对这些疑问,我认为制度固然是一种约束  ,会给大家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做出一定的界定 ,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 ,很清晰的规定出我们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导向 。从这个角度 ,我一直强调,即使是一个差的制度也比没有制度要强,因为差的制度 ,会引起大家的讨论,从而进行改进。而没有制度就会出现五花八门 、各式各样的行为,不能界定我们的管理权限和工作指导 。龙湖地产的制度中有一个《样板间指引》,在这个制度中他们根据产品的类型设定了销售中心、引导区、示范区等区域的面积,他们的制度不是对项目公司的约束 ,而是他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了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 ,从而有效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用一种很优秀的经验来指导他们新项目的开发 ,同时使整个管理团队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创新和个性化的东西。我们作为集团化企业,所追求的标准应该是一个80%+20%的比例。80%是一种规范性的行为,是我们不断的沉淀管理实践中的教训,从而形成制度,对项目公司进行指导,并保证基本的管理制度不走样,不变型 。剩下20%的空间是下属企业管理团队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处理 。这20%又不断形成新的80%的沉淀 ,这样才能形成公司更高的追求,才有更多的精力去提高项目的整体标准 ,才能够有精力不断去创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管理的还是不够细 ,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所以说管理制度不是为了压缩下属企业的权限,而且为下属企业提供炮弹 ,使下属企业能够得到整体水平的提升 。
            中国有句古话 :知易行难。管理制度起草很容易,但关键在于执行 ,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将制度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重视制度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真正难点。但是任何事情带头人愿意负起责任的话就不难。制度的执行也是这样 ,如果地产集团的制度执行不好 ,根子就在于我 。如果下属企业执行的不好,根子就在今天在座的管理人员,所以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大家都是制度的组成部分 ,管理总部各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一定要把制度执行好 。
            对于制度的执行,我的要求是先僵化,再固化,最后优化。任何制度的推行都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所以我们必须要先僵化,必须推行。然后再固化,固化就是让它成为大家的管理习惯,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优化。对制度没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就抵触 ,就反对 ,怎么可能有所改进?所以大家要通过在制度执行过程的体会和实践去改进我们的制度。今后工作中大家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有制度的按照制度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记录下来 ,向上级领导请示 ,建议将制度中的问题改进,将漏洞和缺失增加到制度中去,形成无缝管理 。我们每年三、四月份都要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要养成发现问题及时记录的习惯,系统的对制度进行提升。
            最后 ,我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两点要求。记得2004年房地产行业中掀起一股热潮 ,发端于冯仑的《学习万科好榜样》,那时候有很多企业都在学习万科,我当时也看了万科的很多材料,当时也在想有谁还能超越万科呢 ?可今天再看,你会发现有很多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对万科实现了不同的超越 。在房地产的星空中 ,万科已不再是最亮的那颗星。龙湖 、绿城、星河湾等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实现了对万科某种意义上的超越。我希望我们的企业也能够成为意图超越标杆企业中的一员 ,这要求我们大家将梦想放大一点点 。我们如何去恒量工作的好坏 ,我想这跟工作标准和梦想有关,从现在的工作来看,我们是有责任心的开发商 ,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不去逃避 ,还是个不错的企业 。但是如果我们将梦想放大一些,我们要成为具有独特品牌,为客户创造物超所值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那么我们还有差距 ,我们必须提高工作标准。以前有同事提过某些标杆企业的薪资很高,如果我们要达到一样的标准有两个选择 :一是跳槽 ,但是大家可以去想一下 ,今天的标杆企业所站的高度 ,正是这些优秀的管理人员打造出来的 ,他们和创始人通过时间积累了无限的信任,相互的了解,才有今天这样丰厚的回报。但是如果你总是跳来跳去的话 ,那无疑就是跳进了职场的坟墓。二是将我们的企业也打造成标杆企业,作为成就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家的价值自然会得到体现。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充满奇迹的行业,是一个有付出就有回报的行业,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们要提高工作标准 ,放大梦想,将企业打造成在东北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开发商 。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能否成为区域性最好的管理人员之一,就意味了我们的企业能不能成为区域性的标杆企业,所以大家要逐步提高工作标准,共同将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加精彩,成为一群精彩的人。精彩的产品背后是一群精彩的人,一个烂的产品背后是一群烂人。我相信我们具备做精品的基础 ,我们的团队一定会成为精彩的团队  ,打造出精彩的产品。
            第二个要求就是不要去抱怨,要想着去改变 。我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对此有很深的体会,抱怨是一种病 ,而且容易上瘾,一但沉浸在抱怨中,你就会经常去抱怨  ,但是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抱怨能够解决问题的话我们国家早已成了世界强国,因为我们国家抱怨的人是最多的 。抱怨只能消耗我们的能量,抱怨的人永远对现状不满 ,如果团队里抱怨的人多,那么杀伤力会很大 ,工作的氛围会很差,并且象瘟疫一样到处蔓延。所以我要求我们团队的管理人员不要去抱怨,要想着改变。当你抱怨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换一种说法,转变为建议 ,其实建议是正面的抱怨,抱怨是负面的建议 。各级管理人员不要怕员工的抱怨 ,要把它当成是改进工作的机会 ,对于员工的抱怨要多倾听,同时引导员工也将抱怨改成建议,这样会进步的很快,我们的团队也会进步的更快 。
            最后希望大家在以后两天的学习中能够收获更多,将收获融入到工作中去。
        加入时间 :2010/10/12 16:58:00 阅读次数:2141




        1. XML地图